中医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在于“辨证论治”与“整体调理”,通过中药、针灸、情志疗法等综合手段平衡阴阳气血,尤其擅长稳定期的症状管理与预防复发。最新临床实践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升缓解率至78%,中药复方如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等能针对性调节肝郁、痰火等证型,而针灸通过太冲、神门等穴位调节神经递质,减少西药副作用。
-
中药个性化调理
根据躁狂或抑郁状态选用不同方剂:躁狂期以平肝潜阳为主(如生铁落饮),抑郁期侧重疏肝解郁(如逍遥散)。最新处方中常见党参、柴胡、龙骨等配伍,调节5-HT和皮质醇水平,改善情绪波动。复方药物如疏肝解郁胶囊可辅助减少西药用量。 -
针灸与物理疗法
针刺风池、神门等穴位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耳穴压豆辅助缓解失眠。艾灸温经散寒,尤其适合阳虚型患者。研究显示,针灸联合西药可降低转躁率22%。 -
情志与生活方式干预
中医强调“以情胜情”,通过古琴、八段锦等疏导情绪。规律作息、饮食调养(如百合、莲子)可预防复发,太极拳和冥想帮助稳定气血。 -
中西医结合增效减毒
中药如柴胡皂苷d能抑制MAO-A活性,与氟西汀协同起效;龙骨调节NMDA受体,减少奥氮平的血药浓度波动。临床表明,结合治疗可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双相情感障碍需长期管理,中医的优势在于标本兼治,但急性期仍需西医主导。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方案,配合情志调摄,逐步恢复身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