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常见的36种疾病涵盖月经、带下、妊娠、产后及杂病五大类,核心问题多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相关。中医通过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在痛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等领域展现独特优势,尤其擅长以非手术方式改善慢性炎症和内分泌失衡。以下是典型病种及调理要点:
- 月经病(12种):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少、经期延长、崩漏、闭经等。气血两虚型需补益气血,肝郁气滞型需疏肝解郁,寒凝血瘀型则需温经散寒。周期疗法结合针灸可显著改善卵巢功能。
- 带下病(5种):白带量多色黄(湿热下注)、质稀色白(脾虚湿盛)、带下血性(阴虚火旺)等。清热利湿、健脾升阳为常用治法,配合艾灸三阴交效果更佳。
- 妊娠病(6种):妊娠恶阻(脾胃虚弱)、胎动不安(肾气不固)、滑胎(气血亏虚)等。安胎以补肾健脾为主,慎用活血药,食疗如糯米阿胶粥可辅助。
- 产后病(5种):产后恶露不绝(瘀血内阻)、产后身痛(风寒侵袭)、缺乳(气血不足)等。生化汤加减化瘀生新,通乳需兼顾疏肝通络。
- 妇科杂病(8种):不孕症(肾虚/肝郁)、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卵巢囊肿(痰湿凝结)、乳腺增生(肝郁痰凝)等。内服方剂配合外治法(如穴位贴敷)可缩小肌瘤、消散结节。
提示:中医治疗需坚持3-6个月周期,配合情绪调节与饮食禁忌(如痛经忌生冷)。急重症如宫外孕、急性盆腔炎需及时中西医结合处理。日常可练习八段锦、拍打肝经辅助气血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