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首选治疗方案是阶梯式综合管理,核心包括早期基础治疗(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中期药物干预(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晚期手术修复(关节置换术等)。具体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个性化选择,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延缓疾病进展。
-
基础治疗为首要措施:早期患者应通过健康教育、减重、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单车)及物理疗法(热敷、电刺激)缓解症状。行动辅助工具(手杖、支具)可减少关节负荷,延缓软骨磨损。
-
药物干预精准化: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是缓解疼痛的一线选择,外用膏剂可减少全身副作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或糖皮质激素能短期改善炎症,但需严格控制注射频率。
-
手术修复终末期病变:保守治疗无效时,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机械性障碍患者,而严重关节变形需人工关节置换术,其15-20年成功率超95%,可显著恢复活动能力。
-
长期管理不可忽视:补钙、控制原发病(如痛风)及中医辅助疗法(针灸、艾灸)可协同增效,但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保健品替代治疗。
提示:骨关节炎治疗需动态评估,患者应定期复查并调整方案,同时避免爬山、深蹲等高风险动作,从生活方式源头保护关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