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疫苗是专门预防由蜱传脑炎病毒引起的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的疫苗。这种急性传染病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常见于森林、草地等高危环境,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瘫痪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3%-30%。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尤其对林业工作者、户外爱好者等高危人群至关重要。
森林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主要通过蜱虫(如“草爬子”)叮咬传播,流行季节集中在春夏季(5-8月)。病毒可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出现长期瘫痪等后遗症。我国东北、西北等林区是高发地区,但城市公园、郊野也可能存在蜱虫叮咬风险。
疫苗的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首次接种需打2针(间隔14天),抗体在1.5-2个月后达到峰值,但保护期仅1年,因此需每年加强1针。推荐在蜱虫活跃期前1-2个月(如3-4月)完成接种。疫苗安全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微发热或局部红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除接种疫苗外,防护措施包括: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虫剂(含避蚊胺)、避免在草丛久坐,以及被叮咬后及时就医(勿自行拔蜱)。高危职业人群(如林业、勘探人员)和计划前往疫区的旅行者应优先接种。
春季踏青或野外作业时,提前接种疫苗+做好物理防护,才能有效远离森林脑炎威胁。若需接种,可咨询当地疾控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