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关键因素包括蛋白尿程度、肾功能状态、并发症风险及治疗反应——早期规范治疗可使80%患儿完全缓解,但复发或耐药病例需更积极干预。
-
核心症状与危害: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超3.5克)、高度水肿(如眼睑、阴囊肿胀)、低蛋白血症及高脂血症。长期蛋白丢失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严重时诱发感染或血栓,甚至危及生命。
-
病情分级依据:
- 轻度:蛋白尿较少、肾功能正常,激素治疗敏感者预后较好;
- 重度:合并肾功能损伤、顽固性水肿或反复感染,需免疫抑制剂等强化治疗。
-
治疗与预后: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80%患儿可治愈;耐药者需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需严格低盐低脂饮食、预防感染,避免劳累或自行停药导致复发。
-
家长注意事项: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关注水肿变化;接种疫苗减少感染风险,心理支持帮助患儿长期配合治疗。
提示:尽管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个体差异大,需遵医嘱动态调整方案。若发现异常水肿或尿量减少,应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