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供热冬病夏治工作方案的制定,综合相关搜索结果,可参考以下框架和要点:
一、工作目标
-
保障供热安全 :通过隐患排查与设施维护,确保热源、管网等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
提升供热质量 :解决老旧管网、散低温楼等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居民室内温度达标(≥18℃),降低投诉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
防范突发事件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将因供热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区域性断供事故风险降至最低。
二、主要任务
-
隐患排查与整治
-
热源设施 :检查锅炉水冷壁、除尘设备、省煤器等关键设备运行状况,对存在隐患的设施立即维修或更换。
-
管网系统 :排查管网漏损、腐蚀等问题,优化管网布局,提升热传输效率。
-
企业监管 :核查供热企业资质、协议履行情况,对《供热许可证》到期未延续或违规操作的企业依法处理。
-
-
老旧问题改造
-
推进老旧散低温楼分户改造,完善管网接入条件;对超过使用年限的管网进行更新换代。
-
实施热源厂节能改造,提升供热能力与负荷匹配度,增强备用能力。
-
-
应急能力提升
-
建立供热事故监测预警机制,整合应急物资、队伍及专家资源,制定科学处置流程。
-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
三、工作原则
-
属地管理 :各乡(镇)政府负责制定应急预案,落实排查整改责任,做好群众安抚工作。
-
分级负责 :以主管部门为核心,协调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
预防为主 :通过定期排查与隐患治理,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转变。
四、实施步骤
-
动员部署阶段 (X-X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
排查整治阶段 (X-X月):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制定维修改造计划并落实执行。
-
巩固提升阶段 (X-X月):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长效机制,开展应急能力培训。
五、保障措施
-
政策保障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供热行业管理办法》等法规,完善奖惩机制。
-
资金投入 :设立专项基金,保障隐患排查、设施改造及应急物资需求。
-
监督考核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工作成效进行考核,确保责任落实。
通过以上方案实施,可系统提升供热保障能力,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同时为应对突发情况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