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统筹品种目录是国家医保基金支付药品范围的权威清单,涵盖3159种西药、中成药及892种中药饮片,2025年新版目录新增91种创新药,重点覆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等领域,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有进有出”,年均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
目录构成与分类
医保统筹品种目录分为西药、中成药、谈判药品、中药饮片五部分。西药包括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如抗菌药、抗肿瘤药等;中成药涵盖民族药和传统中药,如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谈判药品多为临床价值高但价格昂贵的独家品种,通过谈判降价纳入;中药饮片则采用准入法管理,明确支付范围。 -
动态调整机制
国家医保局每年对目录进行优化,新增临床急需药品(如2025年新增的38种“全球新”创新药),调出疗效不确切或可替代的品种(如2025年调出43种)。调整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等,确保目录与疾病流行和临床需求同步。 -
全国统一与公平性
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由国家统一制定,各地不得调整,支付标准全国统一。这一机制保障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性,也避免了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如慢性病用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经谈判后日均费用从70元降至5元以内,惠及全国患者。 -
创新药与价格管控
新药纳入目录需通过谈判或竞价,平均降价63%。2025年新增的91种药品中90%为5年内上市品种,如肿瘤靶向药、精神疾病长效制剂等,通过“以量换价”既降低患者负担,又激励药企创新。 -
查询与使用提示
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查询目录,实时了解药品报销情况。医疗机构需优先配备目录内药品,确保患者“用得上、报得了”,同时医保基金对目录内药品采购金额占比超90%,进一步强化可及性。
医保统筹品种目录是减轻医疗负担的核心工具,其科学调整既反映医疗技术进步,也体现“保基本”的民生导向。建议公众定期关注目录更新,合理规划用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