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烯·戊唑醇、丙硫菌唑、戊唑醇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需结合药剂选择、防治时期和综合管理措施,以下为综合推荐方案:
一、推荐药剂及特点
-
氰烯·戊唑醇悬浮剂
-
复配型杀菌剂,含氰烯菌酯和戊唑醇,对镰刀菌属病原菌有特效,持效期20-30天,可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
-
使用方法:抽穗扬花期每亩2次喷雾,每次40-60毫升,间隔7天。
-
-
丙硫菌唑悬浮剂
-
三唑类高效杀菌剂,内吸性强,持效期长,可防治赤霉病、纹枯病、锈病等,且对毒素有抑制作用。
-
使用方法:扬花期每亩25-31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雾,可叶面喷施或种子处理。
-
-
戊唑醇
-
三唑类内吸传导性杀菌剂,对内外病菌均有效,持效期20-30天,可单独使用或与咪鲜胺复配。
-
复配配方:43%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扬花期每亩20-30毫升,间隔7天。
-
-
其他高效药剂
-
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 :对镰刀菌赤霉病特效,需兑水30-50公斤喷雾,连喷2次。
-
40%唑醚·氟环唑悬浮剂 :含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成分,持效期长,可预防赤霉病。
-
二、防治关键时期与方法
-
预防重点 :扬花期(抽穗期)是赤霉病高发期,需重点防控。
-
综合措施 :结合农业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高湿环境。
-
轮换用药 :推荐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如氰烯·戊唑醇与丙硫菌唑),避免单一药剂抗性积累。
三、注意事项
-
安全使用 :严格按推荐剂量施药,避免过量残留,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
-
药剂选择原则 :优先选用防病效果优、降毒作用强、安全性好的药剂,如乐麦宝等新型产品。
-
区域差异 :根据当地病害流行情况调整药剂组合,例如江南地区可重点防控纹枯病,北方则需兼顾赤霉病与白粉病。
通过科学选药、规范施药及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保障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