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醚菌酯
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结合最新研究及权威资料,推荐以下特效药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最新特效药推荐
-
戊唑·咪鲜胺
-
作用 :三唑类高效复合杀菌剂,具有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可有效抑制赤霉病菌生长。
-
使用方法 :400克/升水乳剂兑水15-30kg细雾喷施,间隔7天重复一次。
-
-
氰烯菌酯
-
作用 :新型杀菌剂,内吸及向顶传导,可被植物吸收并传输至全株,对镰刀菌属病原菌有强效抑制作用。
-
使用方法 :50%水分散粒剂,每亩8-16克,扬花初期喷施。
-
-
醚菌酯
-
作用 :高效防治小麦白粉病,同时抑制赤霉病孢子萌发,减少病菌传播。
-
使用方法 :50%水分散粒剂,每亩8-16克,扬花初期喷施。
-
-
井冈霉素
-
作用 :抑制赤霉病菌产毒,可与其他唑类杀菌剂(如丙硫菌唑、叶菌唑)混用,降低麦粒中DON毒素含量。
-
使用方法 :每亩4-5克纯药,与其他唑类药剂混用。
-
-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
- 作用 :复配制剂,兼具三唑硫酮和三唑类作用,可同时防治锈病和赤霉病。
二、综合防治策略
-
农业防治
-
品种选择 :种植抗赤霉病品种,合理轮换种植,减少病原菌积累。
-
土壤管理 :排水防涝,深耕松土,增强根系抗逆性。
-
施肥调控 :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量,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
-
药剂防治
-
早期干预 :发病初期喷施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等,病叶率达5%-10%时每亩50克药剂喷雾。
-
复配使用 :与井冈霉素、叶菌唑等混用,可提高防效并降低毒素积累。
-
特殊场景 :渍害田块可灌根施药,配合叶面喷施“802”助壮素或植物抗逆剂。
-
-
环境管理
-
清洁田园 :清除田间残茬和自生麦苗,减少病原菌越冬。
-
调控播种期 :避免过早播种,减少秋苗期病害发生。
-
三、注意事项
-
药剂使用需严格按说明控制浓度和剂量,避免过量导致药害。
-
复配制剂需充分搅拌均匀,确保药效。
-
冬季灌根施药时注意防冻,避免药剂结冰影响吸收。
通过综合运用特效药与科学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保障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