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液体传播的疾病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等体液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导致的感染。这类疾病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常见如艾滋病、乙肝、梅毒等可通过性接触、母婴或医疗暴露传播,而霍乱、伤寒等则通过污染水源经消化道感染。防范需重点关注体液接触防护与水源卫生管理。
-
传播途径与高危行为
性行为、共用注射器、母婴垂直传播是主要途径。例如,艾滋病病毒(HIV)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交换传播,乙肝病毒(HBV)可通过微量血液污染工具(如纹身针)感染。日常生活中,不洁医疗操作、共用剃须刀等行为也属高风险。 -
常见疾病及症状
- 艾滋病:初期可能无症状,后期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
- 乙肝:乏力、黄疸,慢性感染可致肝硬化。
- 霍乱:急性水样腹泻,严重脱水可致命。
-
预防措施
- 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可阻断多数性传播病原体。
- 医疗规范:确保注射器、手术器械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 水源管理:饮用煮沸水,避免接触疫水(如血吸虫病流行区水体)。
-
暴露后应急处理
若意外接触疑似感染体液(如针扎伤),立即冲洗并就医评估,必要时72小时内启动艾滋病阻断药(PEP)或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总结:通过体液或水源传播的疾病需结合科学防护与早期干预。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公众需强化卫生意识,从源头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