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公司交的钱去哪了怎么查询

医保公司缴纳的医保费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并可通过以下方式查询:

一、费用去向

  1. 统筹账户

    单位缴纳的医保费用(约5%-7%)和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约2%-5%)均划入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参保人员住院、门诊等医疗费用报销。

  2. 个人账户

    职工个人缴纳的2%-5%部分进入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小额自费、药店购药等个人消费。

二、查询方式

  1. 单位缴费查询

    • 单位渠道 :通过单位人事部门或专管员查询缴费明细。

    • 社保渠道

      • 登录当地社保官网(如深圳“深圳社保微信公众号”或上海“上海人社”APP);

      • 拨打12333社保热线查询;

      • 到社保经办机构窗口办理。

  2. 个人账户查询

    • 线上查询 :通过当地社保官网、官方APP(如“上海人社”)或第三方平台(如微信/支付宝)查询缴费记录;

    • 线下查询 :携带身份证到社保经办机构窗口,通过自助机或柜台查询。

三、注意事项

  • 缴费明细核对 :可通过社保缴费记录卡、工资单或银行对账单核对单位缴费金额;

  • 医保卡关联 :确保医保卡与身份证信息一致,避免影响报销;

  • 地区差异 :不同城市查询渠道可能不同,建议优先使用当地官方平台。

如需进一步确认具体缴费明细,可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核查。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婚前不能隐瞒的十种疾病

​​婚前不能隐瞒的十种疾病主要包括性病、严重精神病、重症智力低下、传染性或遗传性疾病、瘫痪、艾滋病、淋病、梅毒、精神分裂症及尿毒症等​ ​。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婚姻稳定、生育健康或伴侣权益,法律明确要求婚前如实告知,否则另一方有权申请撤销婚姻。 ​​性病​ ​:如艾滋病、淋病、梅毒等,具有传染性且可能影响生育健康,隐瞒将导致婚姻无效或法律纠纷。 ​​严重精神病​ ​: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

健康新闻 2025-04-24

婚前隐瞒重大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婚前隐瞒重大疾病是指在结婚前,一方故意隐瞒对方患有对婚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疾病,这些疾病通常包括 严重的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可能影响生育的疾病 。这些隐瞒行为不仅会对婚姻关系造成伤害,还可能对配偶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婚前隐瞒重大疾病类型及其影响: 1.严重的精神疾病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可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健康新闻 2025-04-24

公司可以查到医保记录吗

​​公司通常无法直接查询员工的医保记录​ ​,因为这类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关键点​ ​包括:①企业仅能查看本单位缴纳的社保记录;②查询消费明细需员工授权或法定程序;③违规查询可能侵犯隐私权。以下是具体分析: ​​企业权限范围​ ​ 公司只能获取员工在本单位的社保缴费记录,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缴纳金额和时长。医保消费记录(如就诊明细

健康新闻 2025-04-24

公司给我交了医保为什么查不到余额

关于公司缴纳医保后查不到余额的问题,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常见原因分析 个人账户未划拨 公司缴纳的医保费用需经过医保部门核算后才会划拨到个人账户,可能存在延迟现象。建议通过以下方式确认: 登录当地医保官网或APP查询 拨打医保热线咨询 到社保经办机构柜台办理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若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通常不建立个人账户,因此无法查询余额。需向公司确认参保类型

健康新闻 2025-04-24

婚前不能隐瞒的疾病

婚前不能隐瞒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指定传染病 :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等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 严重遗传性疾病 :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严重的精神病 :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 重症智力低下 :患者分不清是非,有时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识别

健康新闻 2025-04-24

公司医保离职了怎么处理

关于公司离职后医保的处理方式,根据是否找到新单位及缴费状态,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有新单位接收 单位直接转移 离职后若立即入职新单位,可将医保关系整体转移至新单位,由新单位负责后续参保缴费。 新单位未及时接收 若新单位未在约定时间内接收,可向当地劳动局或社保机构申请将档案托管,期间需自行缴纳医保费用(通常为个人缴费部分)。 二、无新单位或中断缴费 个人参保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可到户籍地

健康新闻 2025-04-24

以前的公司没给上医保怎么办

‌如果以前的公司没给上医保,您可以采取以下关键措施:补缴医保、投诉维权、自行参保或通过新单位补缴。 ‌ 医保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缴纳,若未缴纳,您有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补缴医保 ‌ 若原公司未缴纳医保,可要求其补缴。补缴需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向当地社保部门提交申请。补缴费用通常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具体比例按当地政策执行。 ‌投诉维权 ‌

健康新闻 2025-04-24

上家单位医保没停缴怎么办

针对上家单位医保未停缴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协商解决 直接沟通 以书面形式(如邮件)向原单位明确说明离职事实及停缴要求,保留沟通记录作为后续证据。 工作交接配合 在完成工作交接时,主动要求原单位办理社保减员手续,避免因交接不彻底导致新单位无法参保。 二、行政投诉 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若原单位拒绝停缴,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其有权责令用人单位依法履行义务。 社保部门介入

健康新闻 2025-04-24

上一家公司医保没停怎么办

如果上一家公司医保未停,你需要尽快完成医保关系的转移接续,以确保医保待遇的连续性。以下为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线上办理医保转移接续 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https://fuwu.nhsa.gov.cn)。 提交《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申请表》。 确保转出地和转入地经办机构均已上线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 2. 线下办理医保转移接续 携带身份证至医保经办机构窗口。

健康新闻 2025-04-24

医保断了5个月会有什么影响

医保断缴5个月会直接影响医疗报销待遇和缴费年限累计,‌最直接的影响是断缴期间无法享受医保报销 ‌,重新缴费后还需等待1-3个月恢复待遇。具体影响包括:1. ‌断缴次月起医保卡冻结 ‌,住院、门诊均需自费;2. ‌连续缴费年限清零 ‌,影响大病门诊报销比例和终身医保待遇;3. ‌生育津贴无法申领 ‌,需重新连续缴费满6-12个月;4. ‌退休医保年限不足 ‌可能需补缴或延长缴费。 ‌医疗报销中断

健康新闻 2025-04-24

医保断了5个月怎么办

医保断了5个月怎么办?​​关键解决方法是补缴或重新参保​ ​,但需注意​​补缴后需等待3个月才能恢复医保待遇​ ​,且​​断缴期间医疗费用需自费​ ​。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 ​​补缴医保费用​ ​ 若断缴5个月内,可携带身份证、社保卡到当地医保经办机构或通过线上平台(如“医保服务平台”APP)办理补缴。补缴金额按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计算,并需缴纳每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补缴后

健康新闻 2025-04-24

医保断交一个月没补有影响吗

医保断缴一个月未补缴确实会产生影响,具体如下: 一、医疗保障待遇影响 医疗费用自费 从断缴次月开始,医保将停止报销门诊、住院等统筹基金支付,需自费就医。 生育津贴中断 若断缴期间生育,单位需补缴欠费且满1年才能申领生育津贴。 其他社保权益受影响 医保断缴可能影响异地就医、购房、购车、落户及子女入学资格。 二、补缴政策与待遇恢复 补缴时间窗口 3个月内补缴 :可恢复医保待遇

健康新闻 2025-04-24

民法典中关于医院隐瞒病情的条款

未尽告知义务需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和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医院在诊疗活动中隐瞒病情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一、告知义务的基本要求 主动告知义务 医务人员需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手术风险、替代方案等),并取得明确同意。 无法告知的特殊情况 若因病情严重、患者无法理解等原因不能直接告知患者,需向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同意。 二、违法情形与法律责任

健康新闻 2025-04-24

患者向医生隐瞒病情承担责任

患者向医生隐瞒病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医疗后果,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诚实对于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将详细阐述患者隐瞒病情可能带来的风险、责任以及相关的法律后果。 隐瞒病情可能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 。医生依赖于患者提供的病史、症状和生活习惯等信息来做出诊断。如果患者隐瞒了关键信息,医生可能会误诊或选择不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

健康新闻 2025-04-24

医保断交三个月怎么补缴

医保断缴三个月的补缴方式如下: 一、补缴资格确认 职工医保 :中断缴费不超过3个月可补缴; 居民医保 :2025年度补缴截止到3月31日。 二、补缴方式 单位补缴 可向原单位或新单位申请补缴,需提供劳动合同、身份证等材料; 单位补缴可避免滞纳金(如北京、上海每日加收0.2‰,上限100元)。 个人补缴 携带身份证、社保卡到当地社保局窗口或通过手机APP办理;

健康新闻 2025-04-24

医生会向家属隐瞒病情么

​​医生通常不会主动向家属隐瞒病情,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因家属请求或患者心理承受力而选择性告知。​ ​ 关键在于​​医学伦理要求透明沟通​ ​,而​​家属意愿、患者知情权与治疗效果​ ​的平衡常成为争议焦点。以下分点解析: ​​法律与伦理基础​ ​ 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需向患者或家属如实告知病情,但可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利后果”。这意味着医生需权衡​​告知方式​ ​,而非完全隐瞒。例如

健康新闻 2025-04-24

医院可不可以向病人隐瞒病情

医院不得向病人隐瞒病情。根据《民法典》和《医师法》,患者享有知情权,医务人员需如实告知病情,以便患者做出合理决策。 医院隐瞒病情的后果 法律责任 :医院隐瞒病情可能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法典》,需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伦理道德风险 :隐瞒病情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变差,增加医疗纠纷,并影响医患关系。 患者权益受损 :隐瞒病情剥夺了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权利,可能导致治疗延误或效果不佳。

健康新闻 2025-04-24

患者向医生隐瞒病情的后果

​​患者向医生隐瞒病情可能导致误诊漏诊、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可能承担法律风险。​ ​ 这种行为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可能影响公共安全,尤其在传染病防控中后果更为严重。以下是具体分析: ​​医疗风险加剧​ ​ 隐瞒关键病史(如怀孕、高血压、传染病)会干扰医生判断。例如女大学生隐瞒怀孕导致医生误诊为肾病,最终因妊娠高压死亡;患者隐瞒高血压病史术后突发心梗,虽医院无责但自身健康受损

健康新闻 2025-04-24

医生对患者隐瞒病情你怎么看

​​医生对患者隐瞒病情需辩证看待:关键点在于动机是否善意、方式是否合法、结果是否有利。​ ​ 当隐瞒行为出于保护患者心理或配合治疗时可能具有合理性,但若侵犯知情权或导致医疗风险则违背伦理与法律。核心矛盾在于平衡患者自主权与医疗专业判断,需结合具体情境分析。 ​​1. 法律与伦理的双重约束​ ​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医务人员需如实告知病情及医疗措施,仅在“不能或不宜”时转向近亲属说明

健康新闻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