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根据无菌要求和感染风险分为五类环境标准,其中Ⅰ类为最高洁净级别(如器官移植手术),Ⅴ类用于特殊感染手术。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空气净化、温湿度及正压控制要求,确保手术安全与成功率。
-
Ⅰ类手术室(无菌净化)
专用于颅脑、心脏、脏器移植等高危手术,空气洁净度达百级标准(ISO 5级),微生物浓度严格控制在1CFU/m³以下,采用层流系统保障无菌环境。 -
Ⅱ类手术室(一般无菌)
适用于胸外科、骨科等中等风险手术,洁净度为千级(ISO 6级),细菌浓度≤5CFU/m³,配备高效过滤器维持正压。 -
Ⅲ类手术室(有菌手术)
用于胃肠、胆囊等普通外科手术,万级洁净度(ISO 7级),允许微生物浓度≤10CFU/m³,通风系统需满足每小时6次换气。 -
Ⅳ类手术室(感染手术)
处理阑尾穿孔、结核性脓肿等感染手术,采用高中效过滤器,静态沉降菌浓度符合Ⅱ类环境标准,需加强术后消毒。 -
Ⅴ类手术室(特殊感染)
针对气性坏疽、埃博拉等高风险感染,独立负压设计防止病原体扩散,空气处理需单独排风并高效灭菌。
总结:选择手术室级别需结合手术类型与感染风险,洁净技术、设备及管理缺一不可。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测环境参数,确保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