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主要表现为夜尿增多、微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且伴随血压控制难度增加及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上升。以下是具体表现及特征:
-
尿液异常
早期以夜尿增多为典型表现,因肾小管缺血导致浓缩功能受损;随着病情进展,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逐渐显现,提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约20%患者可能出现镜下血尿,但肉眼血尿罕见。 -
肾功能减退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肌酐缓慢升高(年增幅约1-3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每年1-4mL/min/1.73m²的速度下降。部分患者出现尿酸水平升高,与肾小管分泌功能受损相关。 -
血压相关症状加重
表现为头痛、头晕频率增加,尤其晨起后枕部胀痛明显。常规降压药疗效降低,常需联合3种以上药物(如ACEI+CCB+利尿剂)才能控制血压,且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
水肿与代谢紊乱
约30%-40%患者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与钠潴留及低蛋白血症相关。同时可能伴发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 -
心血管系统受累
超过60%患者合并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显示ST-T改变。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动静脉交叉压迹、银丝样改变),严重者出现视盘水肿。
若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每3个月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肾功能,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早期干预(如严格控制血压<130/80mmHg、低盐饮食)可延缓肾损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