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0%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2025年医保结算将迎来重大改革,核心内容如下:
一、结算方式变革
-
全国80%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2025年1月起,全国80%左右的统筹地区将实现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的即时结算,覆盖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住院、生育及药店购药等费用。2026年计划覆盖全国所有统筹地区。
-
结算周期缩短
结算时限缩短至申报次日完成,部分试点地区(如河北)已实现“T+1”拨付,即费用发生次日到账。
-
支付方式创新
-
人脸识别支付 :通过电子医保二维码+人脸识别完成支付,提高结算效率并保障资金安全。
-
密码结算 :支持医保卡密码验证,为不接受人脸识别的参保人员提供安全选项。
-
二、个人账户管理优化
-
跨省共济功能扩展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将支持近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支付门诊、药店购药等个人负担费用,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
入账比例调整
个人账户月入账比例从6%降至2%,但通过跨省共济使用范围扩大,实际保障能力可能提升。
三、基金监管与服务质量提升
-
智能审核与风险防控
全面实施智能审核,规范基金支出,通过月度清算压力测试,确保基金安全。
-
数据对接与增值服务
医保信息平台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实现对接,支持集采药品耗材直接结算,未来将拓展疾病预防、健康咨询等增值服务。
四、试点与推广计划
-
试点范围 :2025年1-5月,全国17个省份的76个统筹地区启动试点,其他省份分阶段推广。
-
分阶段实施 :试点地区先推进住院费用结算,逐步覆盖门诊及药店费用。
五、其他配套措施
-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支取 :2025年底前,全国90%职工医保参保人可通过“医保钱包”实现个人账户余额跨省支取。
-
基金监管强化 :建立药品耗材追溯机制,严查基金违规支出,确保资金用于民生。
以上改革旨在通过技术升级和机制优化,提升医保服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