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自查自纠的核心在于发现并纠正参保单位或个人的违规行为,常见问题包括虚假报销、过度医疗、信息不实、超范围用药等,需通过系统核查、单据比对、政策学习等方式主动整改,避免法律风险与基金损失。
-
虚假报销:虚构就诊记录、伪造发票或冒用他人医保卡套取基金,属于欺诈行为。自查时需核验票据真实性、就诊记录与费用明细是否匹配,杜绝“无病开药”“空挂床位”等现象。
-
过度医疗:部分医疗机构存在重复检查、分解住院、滥用高价药等行为。自查需对照临床诊疗规范,分析检查项目与病情的必要性,避免过度消耗医保资源。
-
信息不实:参保信息登记错误(如身份混淆、缴费基数不符)或未及时更新(如停保后仍使用医保)。需定期核对系统数据,确保个人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
-
超范围用药:违规使用医保目录外药品或超适应症用药。自查需严格对照医保药品目录,核查处方是否符合报销范围,尤其注意肿瘤药、慢性病药的限制条件。
-
政策理解偏差:因对医保规则不熟悉导致误操作,如异地就医未备案、门诊慢病超量开药等。建议定期组织政策培训,明确报销流程与限制条款。
医保自查自纠需结合数据筛查与人工复核,重点关注高频异常行为,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及时整改可降低处罚风险,同时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