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成角畸形是一种脊柱在冠状面上发生弯曲,形成左右两个角度不同的侧凸或侧凹的情况。脊柱的成角畸形可以分为结构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
一、结构性脊柱成角畸形
-
定义与特点:结构性脊柱成角畸形也称为脊柱侧凸,是脊柱的一种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向位上的序列异常。这种畸形通常伴随着脊柱的旋转,导致肋骨和肩胛骨的不对称性,进而影响胸廓的正常发育。
-
病因:结构性脊柱成角畸形的病因多样,包括特发性、先天性、神经肌肉性、间叶组织异常、外伤性等。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其病因至今未明,但可能与基因异常、生后姿势和动作等因素有关。
-
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肩背部疼痛、姿势不正、身高缩短等症状。严重的脊柱侧凸还可能伴随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情况。
-
诊断:X线检查是诊断脊柱成角畸形最常用的手段,可以显示脊柱的形态变化。CT扫描和MRI检查也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
治疗:轻度脊柱成角畸形可通过矫形支具治疗,如脊柱侧弯矫正器。重度则需手术矫正,如微创脊柱内固定术。
二、功能性脊柱成角畸形
-
定义与特点:功能性脊柱成角畸形也称为非结构性脊柱侧凸,是由于姿势不正确、癔病性、神经根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暂时性侧凸。这种畸形在去除病因后可恢复正常。
-
病因:功能性脊柱成角畸形通常由外部因素引起,如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椎间盘突出或肿瘤压迫神经根等。
-
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姿势不正,去除病因后侧凸可消失。通常不会伴随严重的疼痛或其他症状。
-
诊断: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调整姿势、物理治疗等。去除病因后,侧凸通常可自行恢复。
脊柱的成角畸形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畸形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有疑虑或症状持续加重,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