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成角畸形是脊柱在冠状位或矢状位偏离正常位置形成的异常角度,主要由先天发育异常、后天姿势不良、疾病或外伤等因素综合导致。先天因素如基因突变或椎体结构异常,后天因素包括长期姿势错误、脊柱结核、肿瘤或骨质疏松等,均可能破坏脊柱稳定性,引发畸形。
- 先天因素:胚胎期脊柱发育异常(如半椎体、神经肌肉疾病)或遗传缺陷,可能导致出生后脊柱结构不对称,形成成角畸形。婴儿期单一睡姿也可能诱发早期脊柱变形。
- 后天姿势与习惯:长期低头、驼背等不良姿势,或过度负重劳动,使脊柱受力不均,逐渐导致侧弯或后凸畸形。青少年快速生长期风险更高。
- 疾病与感染:脊柱结核、肿瘤会破坏椎体结构;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可能引发脊柱融合畸形;骨质疏松则削弱骨骼强度,加剧变形风险。
- 外伤与退变:严重撞击或骨折可能直接损伤脊柱稳定性,而年龄增长伴随的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也会逐步改变脊柱形态。
早期发现可通过支具矫正、康复训练或手术干预改善畸形。日常注意姿势调整、营养补充(如钙和维生素D)及定期检查,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若已出现腰背僵硬、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