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时脸部被蠓虫叮咬,优先挂皮肤科,若出现严重过敏或感染症状则需转急诊科、感染科等。关键选择依据:皮肤红肿瘙痒等典型症状首选皮肤科,呼吸困难等急症需急诊处理,化脓发热则考虑感染科。
- 皮肤科:蠓虫叮咬后常见皮肤红肿、瘙痒或皮疹,皮肤科可针对性处理局部症状,如开具抗过敏药膏或口服药物。
- 急诊科: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休克等急性过敏反应,需立即挂急诊科抢救,避免延误治疗。
- 感染科:叮咬部位若伴随化脓、持续发热或扩散性红肿,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需感染科介入抗感染治疗。
- 变态反应科:既往有严重过敏史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至变态反应科排查过敏原并制定长期防治方案。
清明户外活动需做好防虫措施,如穿长袖衣物、喷洒驱蚊液。一旦被咬,避免抓挠并及时就医,根据症状轻重灵活选择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