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治疗目前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报销比例和适用范围存在地区差异。以北京为例,抽血离心分离等核心项目可报销70%,患者自付比例降至30%,单次治疗费用从原先的数千元降至约220元。不过,部分地区可能仍将PRP治疗列为自费项目,尤其是医美用途。
-
医保覆盖范围
PRP治疗主要适用于骨科疾病(如骨关节炎、肌腱炎)和慢性疼痛,2023年起被国家医保局纳入报销目录。住院治疗通常更容易获得报销,而门诊报销需结合当地政策。上海市等地区已明确将骨科PRP治疗纳入医保。 -
报销比例与费用
以北京市职工医保为例:- 抽血离心分离(1900元)报销70%,自付440元;
- 每次注射费用(622元)先自付8%,剩余部分报销70%,实际自付约221元。
其他地区可能采用不同报销标准,建议提前咨询医院医保办。
-
注意事项
- 地区差异:部分省份可能未全面实施报销政策,或仅限特定适应症。
- 治疗资质:需选择具备PRP技术资质认证的医疗机构(全国超1500家)。
- 医美限制:美容类PRP治疗(如抗衰老)通常不纳入医保。
建议患者在治疗前向当地医保部门或医院确认具体政策,并保留完整费用清单以便报销。对于经济压力较大的患者,可优先选择已明确报销的地区或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