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工作的核心在于以公平可及为目标,通过制度优化、基金监管、服务创新三大方向提升治理效能。关键亮点包括:强化“三医联动”改革破解看病贵难题、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填补特殊群体短板、推广DIP付费协商机制平衡医患保三方利益、数字化经办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以下分点展开具体建议:
-
制度设计需兼顾普惠性与可持续性
取消参保户籍限制,探索分档缴费模式,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如大病保险额度递增、个人账户代缴亲属保费等。针对罕见病等特殊需求,单设大病保险支付通道,起付线统一为2万元,年度限额30万元,避免因病致贫。 -
支付方式改革应强化动态协商
借鉴莆田DIP付费经验,设立意见征集邮箱和季度谈判机制,对病种分值、调节系数等核心要素开展数据测算与多方协商。对争议问题引入专家评审,确保结果科学公允。同步优化总额预算管理,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促进分级诊疗。 -
基金监管需智能化与协同化并重
构建“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溯”全链条体系,利用AI识别异常诊疗行为;联合公安、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全年追回违规基金超4800万元案例表明,跨部门协作能有效震慑欺诈骗保。 -
服务下沉依托数字化与标准化
推广“医保e站”“码上办”等基层服务点,实现参保缴费、慢病申办“家门口办结”;建立电子处方流转平台,支持“线上开方-药店配送-医保直结”闭环。同步统一省内异地就医起付线(增加0.5倍),简化转诊备案流程。
医保改革需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既要通过技术创新提效率,更需通过机制创新保公平。建议重点关注困难群体动态参保、中医优势病种支付试点等精细化措施,持续优化“安康模式”“海淀模式”等地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