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贯标工作是国家推进医保信息标准化、实现全国医保数据互通的核心举措,其核心在于建立统一的“医保通用语言”。通过统一药品、诊疗、耗材等15项业务编码标准,解决跨区域结算难、数据孤岛等问题,最终提升医保服务效率与公平性。关键亮点包括:全国医保信息“一码通”、医疗服务质量标准化、跨省结算无障碍。
医保贯标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编码统一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消除地方差异,将各地医保目录、耗材名称等转换为国家统一编码,例如药品编码由“一药多码”变为“一药一码”;二是打通数据壁垒,医疗机构、药店等通过映射本地编码至国家库,实现全国医保结算单互认;三是强化监管能力,标准化数据为医保基金智能审核、欺诈识别提供基础,如西安市通过贯标清理不合规项目286项,单开药品719项。
实施过程需多方协同:医疗机构需完成耗材、诊疗项目等编码拆分与映射,例如部分医院一个旧编码对应多个耗材品规,需拆分为“一物一码”;医保部门通过动态维护编码库、培训督导(如楚雄州培训覆盖99%以上人员)确保落地;技术层面依赖信息系统改造,如安徽省开发匹配小程序,10天内完成14万项药品政策标识。
贯标成效已初步显现:跨省就医结算时间缩短50%以上,医保基金监管精准度提升(如安庆市30天完成32万项医疗服务项目治理),群众异地就医体验优化。未来,随着编码应用扩展至医生工作站、收费明细等场景,医保服务将更透明高效。
总结来看,医保贯标是医保信息化改革的“基础设施”,既需短期攻坚克难,更需长期动态维护。医疗机构、参保群众可关注本地医保局贯标进度,及时享受标准化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