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保区划编号的填写需根据参保人员的具体参保地及身份类型进行规范填写,具体说明如下:
一、填写规则
-
编码结构
基层医保区划编码由12位数字组成,具体分段如下:
-
前6位:省级行政区划代码
-
中间2位:地级行政区划代码
-
后2位:县级行政区划代码
-
最后2位:乡级行政区划代码。
-
-
户籍与参保地
-
户籍区划 :按身份证前6位填写,与户籍所在地完全一致(如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名称)。
-
参保地 :若在户籍地参保,填写户籍地编码;若在非户籍地参保(如工作地),则填写实际参保地的区划代码。
-
二、特殊注意事项
-
同名行政村处理
若存在同名行政村,需联系当地医保部门获取具体区划编号,避免因编码重复导致参保失败。
-
系统填报要求
-
填写时需确保所有代码与身份证前6位完全一致,多选或错填可能导致系统无法识别。
-
若系统提示“同名行政村”,需联系医保办补充完整区划信息。
-
-
特殊情况处理
-
特困人员/低保对象 :需在系统特定身份栏输入对应身份编码(如特困人员编码236104、低保对象编码23)。
-
新生儿参保 :需在参保登记时选择“新生儿”身份类型,并以出生时间作为参保日期。
-
三、信息核验建议
-
编码查询 :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官网或当地人社局平台查询具体区划代码,确保准确性。
-
多渠道验证 :若对编码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医保部门或社区工作人员,避免因信息误差影响参保。
四、示例
若某人户籍为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 ,实际参保地为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 ,则:
-
户籍区划 :110105(北京市海淀区)
-
参保地区划 :310128(上海市浦东新区)
通过规范填写,可确保医保待遇的准确享受。若需进一步确认,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