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在患病治疗期内,用人单位 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以下是具体规定和注意事项:
一、医疗期内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
医疗期内不得解除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如不能胜任工作)或第四十一条(如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
-
特殊疾病延长医疗期
若劳动者患癌症、精神病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可延长至24个月,期间用人单位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二、医疗期后的处理方式
-
医疗期满后的情形
若医疗期满后劳动者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且无法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可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支付1个月工资后解除合同。
-
劳动能力鉴定后的处理
劳动者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五至十级伤残的,应退出劳动岗位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一至四级伤残的,直接解除劳动关系。
三、违法解除的法律后果
若用人单位在医疗期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 双倍经济补偿金 ,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医疗期的计算 :根据职工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医疗期一般为3个月到24个月,具体年限由法律和单位规定。
-
公积金提取 :劳动合同终止时,符合条件的职工可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
职工在患病治疗期内,用人单位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关系。若存在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