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的原发性萎缩是一种由筛板后方的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病变导致的不可逆性神经损伤,核心特征是视盘苍白但边界清晰,常伴随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且病因复杂多样(如遗传、压迫、外伤等)。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但早期干预原发病可延缓进展。
-
病因与机制
原发性萎缩多因筛板后至外侧膝状体间的视神经轴突受损,常见于青光眼、肿瘤压迫、Leber遗传病或中毒(如甲醇)。与继发性萎缩不同,其病变不涉及视盘水肿或视网膜病变,故眼底检查显示视盘苍白但边界分明,血管通常正常。 -
典型症状
患者多出现中心视力骤降或渐进性减退,视野表现为中心暗点或鼻侧缺损,色觉障碍以红绿色盲为主。部分病例伴随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如RAPD征)。 -
诊断要点
需结合视野检查、OCT(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及MRI(排查颅内占位)。单凭视盘颜色易误判,因正常人颞侧视盘也可能较淡。 -
治疗与预后
核心是针对原发病:如手术解除肿瘤压迫、免疫疗法控制视神经炎。辅助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2、辅酶Q10)和视觉康复训练。遗传性病例预后较差,但多数患者病情稳定后不再恶化。
提示:若突发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就医排查病因。定期眼科随访可监测视神经健康状态,尤其是有家族史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高风险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