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将于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率目标达70%以上,门诊慢特病病种扩至10类,线上线下服务同步打通。 这一政策将彻底解决参保群众垫资跑腿难题,尤其惠及异地养老、务工、转诊等群体。
-
时间节点明确
国家医保局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全国范围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体系升级,住院费用结算率提升至70%,普通门诊联网定点机构数量翻倍。2024年底已新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类门诊慢特病跨省结算,总病种达10类,覆盖80%以上高频需求。 -
覆盖人群与备案简化
政策涵盖异地长期居住(如退休安置、务工人员)和临时外出就医(如转诊、急诊)两类人群。备案流程大幅优化:长期居住者备案一次有效,临时外出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支持线上多渠道办理,实现“一次备案、多次结算”。 -
结算规则统一
费用结算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待遇”原则,即药品和诊疗项目按就医地标准,报销比例和限额依参保地政策。例如,贵州黔东南州已实现10类慢特病门诊跨省直接结算,患者持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即可即时结算。 -
技术支撑与服务扩展
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支持实时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联网数量快速增长。广东等地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实现家庭账户共济,异地就医备案、结算查询等功能线上通办,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提示: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联网机构及病种范围,提前办理备案。随着政策落地,未来省际医保待遇差异将进一步缩小,异地就医便利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