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护理病历的书写需要遵循系统、完整、逻辑清晰的原则,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一、首页(患者基本信息与初步评估)
-
患者基本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
主诉
患者自述症状(如左侧后牙疼痛、肿胀等),需明确疼痛性质、发作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
-
初步评估
-
简要病史:既往口腔疾病(如智齿拔除史)、药物过敏史等。
-
体格检查:口腔黏膜颜色、质地,牙齿排列与咬合关系,颞下颌关节活动范围等。
-
二、病史采集
-
既往史
重大疾病史、手术史、家族遗传性疾病等(如糖尿病易患牙周病)。
-
过敏史
药物、食物过敏情况。
-
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口腔卫生习惯等。
三、口腔检查与评估
-
口腔卫生状况
牙菌斑、牙结石、色素沉积,口腔异味评估。
-
临床检查
-
牙齿排列与咬合关系
-
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
-
口腔黏膜异常(溃疡、斑块)。
-
-
辅助检查
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活检或微生物检测。
四、诊断与治疗方案
-
诊断依据
结合检查、实验室及辅助结果,鉴别诊断(如龋齿与牙周炎)。
-
治疗计划
-
短期目标:缓解症状(如止痛、消肿)
-
长期目标:恢复口腔功能、预防复发。
-
-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饮食、用药指导,术后护理要点。
五、护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
护理措施
-
体位护理(如侧卧位操作)
-
口腔清洁(冷敷、假牙护理)
-
并发症预防(如感染控制)。
-
-
效果评价
疼痛缓解程度、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
六、病程记录
-
频率 :普通患者3-4天记录1次,危重患者每日记录。
-
内容 :病情动态、护理措施执行情况、患者反应(如配合度、依从性)。
七、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计划
-
康复目标 :恢复咀嚼、吞咽等基本功能。
-
随访内容 :口腔健康维护指导,定期复查安排。
书写规范
-
客观记录患者反应,避免主观评价(如“尚可”改为“轻度不适”);
-
使用医学术语准确描述症状(如“张口度正常”而非“正常”);
-
病历结构需主次分明,逻辑连贯。
以上内容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复杂病例需增加鉴别诊断和多学科会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