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组织机构代码证是用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和信息管理的法定代码标识,其具体定义和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医疗机构组织机构代码证是依法注册的医疗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由18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组成。该代码整合了医疗机构的基本信息,是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登记的核心凭证。
二、代码结构
-
前6位 :行政区划代码,对应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信息;
-
中间2位 :经济类型代码,表示医疗机构的经济性质(如营利性、非营利性等);
-
中间2位 :卫生机构类别代码,反映医疗机构的类型(如医院、诊所、卫生站等);
-
中间2位 :机构分类管理代码,用于区分不同管理类别的医疗机构;
-
最后2位 :校验码,用于验证代码的正确性。
三、主要作用
-
身份识别 :作为医疗机构的“身份证号”,用于确认机构身份;
-
信息传递 :在医疗、医保、统计等系统中传递机构信息;
-
执业许可 :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核心资质文件。
四、历史演变
早期医疗机构代码为22位,2015年后逐步简化为18位,主要调整了个体诊所、卫生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的编码规则。五证合一后,组织机构代码证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合并为“三证合一”证件,不再单独发放。
五、相关证件
医疗机构还需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两者共同构成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