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心综合征是一种由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引发心脏症状的疾病,核心特点是“病在胆,痛在心”。 关键机制为胆道高压或炎症通过神经反射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缺血,但心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 典型表现为进食油腻后心前区闷痛持续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而解痉药(如阿托品)可缓解。
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可分为三方面:
- 症状关联性:患者先有胆道疾病(如右上腹痛、黄疸),后出现心脏症状。心前区疼痛常向右肩放射,持续时间长(2小时以上),与冠心病短时疼痛不同。约50%-70%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此类症状。
- 心电图异常:约1/3患者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表现,但胆道疾病治愈后异常可消失。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多见,严重时可诱发房颤。
- 治疗矛盾性:常规心脏病药物(如硝酸甘油)效果差,而抗胆绞痛药物(如杜冷丁)或手术切除胆囊后症状显著改善。
预防与治疗需注意:
- 高危人群:长期高脂饮食、胆结石患者若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消化道症状,应排查胆心综合征。
- 诊断关键:需结合胆道超声、心电图及病史,排除冠心病后确诊。
- 根本治疗:控制胆道感染或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心脏症状通常随之缓解。
提示:若心脏病症状反复发作且治疗无效,建议筛查胆道疾病——胆心综合征的漏诊可能延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