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是职工参保的核心组成部分,两者的缴费比例、基数确定方式及权益归属存在显著差异。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纳入统筹基金,共同构成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基础。
从缴费比例看,个人承担工资基数的8%,单位缴纳比例通常为16%(不同地区可能微调)。例如月薪10000元,个人每月扣缴800元,单位同步缴纳1600元。这种比例设计既保障职工长期权益,也分散企业的用工成本压力。缴费基数通常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高于300%的按300%封顶,避免高收入群体缴费过高或低收入群体缴费不足。
个人账户资金全额归属参保人,退休后按月支取或作为遗属继承财产。单位缴纳的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及调整待遇,体现社会共济原则。若职工跨地区流动,个人账户可全额转移,统筹账户按12%比例转移,确保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缴费年限直接影响养老金水平。累计缴满15年可领取基本养老金,但“多缴多得”机制下,缴费基数高、年限长的职工退休后待遇更高。中断缴费可能导致退休时无法满足领取条件,需通过补缴或延长缴费解决。企业未足额缴纳时,职工可向社保机构投诉,要求单位补缴差额及滞纳金。
养老保险的“双轨缴费”模式平衡了个人责任与社会公平,建议劳动者关注缴费明细,定期核对单位缴费记录,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临近退休人员可通过社保官网测算待遇,提前规划养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