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眼征是一种在医学影像学中观察到的特殊征象,主要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低信号,而在前内侧出现高信号,形似老虎的眼睛。这种征象的出现高度提示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疾病(PKAN),也称为哈勒沃登-施帕茨病(Hallervorden-Spatz disease)。
虎眼征的影像学特征
- 双侧对称性:虎眼征通常在双侧苍白球上对称出现。
- T2WI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苍白球呈现低信号,这是由于铁质沉积导致的。
- 前内侧高信号:在低信号的背景下,前内侧出现斑片状或点状高信号,这是由于神经元脱失、神经胶质增生、脱髓鞘与轴索肿胀等原因导致的。
- 梯度回波序列敏感:在MRI的梯度回波序列上,铁质沉积显示更加明显,因此对于诊断虎眼征非常敏感。
虎眼征的病理基础
虎眼征的病理基础是双侧苍白球及黑质的对称性低信号(铁质沉积)与高信号(神经元脱失、神经胶质增生、脱髓鞘与轴索肿胀)共同构成的。铁蛋白是顺磁性物质,在磁共振T2扫描成像序列中表现为低信号,而神经元脱失、神经胶质增生等则表现为高信号。
虎眼征的临床意义
虎眼征并非哈勒沃登-施帕茨病所特有,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海洛因脑病及神经铁蛋白病等。虎眼征的出现通常提示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总结
虎眼征是一种在医学影像学中观察到的特殊征象,通常提示泛酸激酶相关神经变性疾病。它的出现需要引起医生的注意,并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如果出现虎眼征,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便得到适当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