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性震颤最常见的原因是帕金森病,表现为肢体在放松状态下不自主的节律性抖动(如搓丸样动作),情绪紧张时加重,运动时减轻。其他可能原因包括遗传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药物副作用、脑损伤或精神因素。
- 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是静止性震颤的主要病因,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化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等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也可能引发类似震颤。
- 遗传代谢异常: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障碍)和特发性震颤(家族遗传倾向)可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常伴随肝功能异常或运动时震颤加重。
- 脑部损伤或病变:中毒、脑卒中、脑炎或外伤等导致丘脑、中脑损伤时,可能破坏运动调节通路,引发震颤。
- 药物与精神因素: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抗精神病药)可能诱发药源性震颤;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疾病也可能伴随震颤症状。
若出现持续震颤或伴随肌肉僵直、步态异常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病因。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原因制定,如帕金森病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肝豆状核变性需驱铜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