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需通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低保被取消时应当通知本人,未通知本人可能涉及程序不当或违法。以下是具体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法律规定的通知义务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二条规定
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标准,有权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取消低保需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本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条规定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原则,保障公民在特定情况下获得物质帮助。低保作为社会保障措施,其调整需保障受助人知情权。
二、未通知的潜在问题
-
程序违法性
未通知本人违反了行政程序正当性原则,可能构成行政不作为或滥用职权。
-
权益侵害风险
若未获通知,受助人可能因不知情而继续按原标准生活,导致经济困难或错过申诉时机。
三、应对措施
-
主动查询与沟通
-
向当地民政部门、社区管理委员会或居委会咨询取消原因。
-
提供家庭收入、财产等证明材料,要求重新核查。
-
-
投诉与法律途径
-
向民政部门书面投诉,要求说明取消依据和程序。
-
若投诉无果,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
-
关注后续救济
-
若因未通知导致生活困难,可依据《民法典》等法律主张赔偿。
-
关注是否涉及其他社会保障权益受损,如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
-
四、注意事项
-
政策稳定性 :国家并未发布过时政策导致低保取消,若长期未收到通知,建议通过正规渠道核实政策变动。
-
证据留存 :保留与低保申请、家庭收入证明等材料,为后续维权提供依据。
若长期未收到通知且无法联系相关部门,可向当地12345热线或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