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抑制药诱发昏迷,很可能是垂体危象与垂体卒中危象的前兆。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缺乏,机体应激能力下降,在感染、呕吐、腹泻、脱水、寒冷、饥饿等情况下,再使用安眠药或麻醉剂这类中枢神经抑制药,就容易诱发昏迷。而垂体肿瘤突发瘤内出血、梗塞、坏死,致瘤体膨大,引起的急性神经内分泌病变,即垂体卒中,也可能引发这种情况。
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 药物过量:使用中枢神经抑制药时,若超过安全剂量,药物在体内蓄积,就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引发昏迷。比如巴比妥类药物(像苯巴比妥、戊巴比妥等),过量使用就可能导致昏迷。
-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程度不一样。有些人代谢酶活性较低,药物代谢缓慢,容易在体内达到较高浓度,进而引发昏迷,比如地西泮在部分敏感人群中就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增强中枢神经抑制效果,最终导致昏迷。例如抗抑郁药与镇静催眠药同用。
- 原有疾病影响:若患者本身存在肝肾功能障碍,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使得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昏迷风险。
- 药物副作用:某些中枢神经抑制药本身就可能产生严重副作用,导致昏迷,比如氯丙嗪。
使用中枢神经抑制药时务必严格遵循医嘱,密切留意用药剂量和个体情况,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