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衰竭的直接原因是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氧气无法充分进入血液或二氧化碳无法有效排出。关键诱因包括肺部疾病(如COPD、肺炎)、气道阻塞、胸廓畸形、神经肌肉疾病等,这些因素通过破坏气体交换平衡引发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威胁生命健康。
- 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肺水肿等直接损害肺泡和肺组织,减少有效气体交换面积。COPD患者因长期炎症导致气道狭窄,而重症肺炎可能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 气道阻塞:哮喘急性发作、气管异物或痰液堵塞会阻碍气流,增加通气阻力。例如,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炎性水肿可引发Ⅱ型呼吸衰竭(伴高碳酸血症)。
- 胸廓与胸膜病变:严重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或脊柱侧弯限制肺扩张,使通气量不足。外伤性气胸可能迅速压缩肺组织,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 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等影响呼吸中枢或肌肉功能,导致通气动力不足。镇静剂过量也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引发药物性呼吸衰竭。
- 其他因素:肺栓塞、心脏疾病(如心衰)通过干扰血流或氧合效率间接导致呼吸衰竭。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会加速肺部功能恶化。
预防呼吸衰竭需从控制基础疾病入手:戒烟、避免呼吸道感染、规范治疗慢性肺病,并警惕突发胸痛或呼吸困难症状。若出现持续气促、发绀(皮肤青紫)或意识模糊,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