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需根据病因和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核心处理原则包括急性期静卧制动、药物控制症状,间歇期调整生活方式及前庭康复训练,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
急性发作期处理
- 立即静卧:避免跌倒或二次伤害,选择安静避光环境,减少头部活动。
- 药物缓解:前庭抑制剂(如异丙嗪、地西泮)可短期使用(不超过72小时),严重呕吐需补液或止吐药。合并听力下降时,医生可能建议糖皮质激素。
- 紧急就医指征:若伴随耳鸣、耳聋、肢体麻木或意识障碍,需排除中风等中枢性病因。
-
间歇期管理
-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2克)、戒咖啡因及酒精,规律作息以减少诱发。
- 药物预防:倍他司汀、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可减少内淋巴积水,需定期监测血钾。
- 前庭康复训练:通过平衡练习(如太极拳)改善代偿功能,降低复发频率。
-
特殊类型处理
- 耳石症:通过耳石复位手法(如Epley法)治疗,80%患者可一次缓解。
- 梅尼埃病: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内淋巴囊手术或半规管阻塞术,但需权衡听力损伤风险。
提示:眩晕病因复杂,自行用药可能掩盖病情。首次发作或症状加重时,务必就医明确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