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是一种以突发性、短暂性天旋地转感为核心症状的内耳疾病,常见诱因包括耳石脱落、头部外伤或前庭神经炎,其中耳石症占比高达50%。 患者常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平衡障碍,但症状通常在数秒至数分钟内自行缓解,且与头部位置变化密切相关。
- 典型症状:发作时出现强烈旋转感,仿佛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晃动,部分患者会合并耳鸣、听力下降或面部麻木。春季因维生素D缺乏易高发,且症状易在起床、翻身等动作中诱发。
- 主要病因:耳石脱落(管沉石症)是首要原因,脱落的碳酸钙结晶在半规管内移动刺激神经,导致平衡失调。少数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头部外伤有关。
- 诊断与治疗:通过Dix-Hallpike测试或眼震电图确诊,首选耳石复位治疗(如Epley手法),80%患者经1-2次复位即可缓解。严重者需配合药物改善内耳循环。
- 预防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补充维生素D并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病,复发患者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
若突发眩晕伴呕吐或行走困难,应及时就医排除脑卒中风险。多数发作性眩晕虽痛苦但预后良好,早期复位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