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监理实施细则是确保基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其核心内容涵盖工程概况、编制依据、设计概况、监测内容及实施要求等方面。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需明确基坑工程的基本信息,包括工程地点、规模、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为后续监测方案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二、编制依据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制,主要包括: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99)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地质勘察报告、设计说明及监理规划等
三、基坑围护设计概况
根据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设计围护结构,例如:
-
立柱桩上段采用1000×1000×12钢板和Φ337×8钢管,U型筋L=770mm
-
下段采用Φ800钢筋混凝土,加密区100@2000螺旋筋
-
不同区域采用双轴搅拌桩、水泥搅拌桩等加固措施
四、基坑工程监测内容
监测项目包括:
-
岩土体性状、地下水位变化
-
边坡位移、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
-
侧土压力、撑锚体系轴力
-
建筑物沉降与位移(含基础沉降、回弹等)
五、监测目标与原则
-
目标 :实现信息化施工,通过数据反馈优化设计,修正计算参数,保障施工安全。
-
原则 :安全第一、经济合理,避免盲目增加监测项目导致成本浪费。
六、现场监测方案
需明确:
-
监测项目选取依据(按工程安全级别确定)
-
测点布置原则(覆盖关键部位及变形敏感区)
-
监测频率与报警值设定
七、信息化施工要求
采用监测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实现24小时监控,确保数据传输稳定性。
八、质量与安全控制
-
监理单位需审核监测单位资质及方案有效性
-
对监测数据真实性进行核对,发现差异需及时报告并处理
-
实行旁站监理,重点检查支护施工、土方开挖等关键环节
九、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监测数据异常应急预案,明确报警响应流程及处置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以上内容需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情况调整,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