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间质受损不属于正常现象,它是肾脏疾病的重要病理表现之一,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衰竭。关键亮点:① 肾间质是肾脏支持组织,受损常由感染、药物或免疫疾病引发;② 早期可能无症状,需通过尿检、影像学确诊;③ 及时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1. 肾间质的功能与损伤机制
肾间质位于肾小球和肾小管之间,负责营养输送和代谢废物清除。常见损伤原因包括:
- 感染:如慢性肾盂肾炎;
- 药物毒性:长期滥用止痛药或抗生素;
- 自身免疫疾病:如干燥综合征;
- 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或高钙血症。
2. 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或轻度蛋白尿,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
- 腰部钝痛;
- 血压升高;
- 血肌酐异常。
确诊需结合尿β2微球蛋白检测、肾脏B超或活检。
3. 治疗与日常管理
核心原则是去除病因+保护肾功能:
- 停用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
- 低盐低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需>1.5升;
- 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小球滤过率(GFR)。
提示:若存在长期服药史或反复泌尿感染,建议每年筛查肾功能。早期发现的肾间质病变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