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肝脏衰竭患者数据显示,全省终末期肝病患者超40万,乙肝仍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酒精性肝病占比攀升至28%,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急性肝衰竭生存率提升至65%以上。免疫治疗相关肝损伤病例较往年增长15%,基层筛查覆盖率提升至82%,医疗援助项目惠及超1.2万贫困患者,呈现防治成效与挑战并存的特点。
现状分析
贵州省肝衰竭患者中,病毒性肝炎占比约37%,其中乙型肝炎占病毒性肝炎病例的81%。酒精性肝病导致的肝衰竭比例显著上升,与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酒习惯密切相关,农村地区酒精性肝衰竭患者占该类病例的63%。值得注意的是,因肿瘤免疫治疗、不规范抗病毒治疗引发的肝衰竭病例逐年递增,成为临床诊治新难点。
防治体系升级
全省推行“三级预防”策略:
- 一级预防: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7%,母婴阻断成功率超98%
- 二级预防:建立132个基层肝病筛查点,通过尿液颜色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指标实现早筛
- 三级预防:开展人工肝治疗中心建设,联合肝移植技术使终末期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42%
治疗技术突破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主导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突破:
- 运用中药复方制剂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血氨水平
- 人工肝治疗周期从常规14天缩短至9天
- 建立肝癌预警模型,通过大便隐血检测、影像学检查实现癌前病变识别
健康提示
警惕尿液持续茶色、皮肤黄染、异常疲乏等早期症状,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肝功能。避免滥用保健品、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饮酒量控制在每日酒精20克以内。经济困难患者可通过“中西结合防治肝衰”援助项目申请治疗费用减免。
当前贵州省通过完善防治网络、优化诊疗方案,正稳步推进肝衰竭诊疗能力建设。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消化道症状及时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