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壁坏死绝非正常现象,而是由缺血、感染或梗阻等病理因素引发的严重肠道病变,需紧急干预以避免肠穿孔、休克甚至死亡。其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腹痛、便血、呕吐及腹胀,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
病因与机制
肠壁坏死主要因血液循环障碍(如肠系膜血栓、嵌顿疝)或感染(如败血症)导致组织缺氧死亡。老年人动脉硬化、婴幼儿肠套叠及克罗恩病患者风险较高,血管堵塞或肠道压力骤增可直接触发坏死。 -
典型症状识别
持续性脐周绞痛、果酱样血便及呕吐物带血是危险信号。高位坏死以呕吐胆汁为主,低位坏死则腹胀显著,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提示完全性梗阻,需立即就医。 -
治疗与预后
手术切除坏死肠段联合抗感染治疗是核心方案,术后需禁食并依赖肠外营养。延误治疗者病死率极高,但及时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术后需低脂饮食并监测感染迹象。 -
高危人群预防
动脉硬化患者需控制血压血脂,疝气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婴幼儿突发哭闹伴血便应排查肠套叠。定期胃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病变。
突发腹痛伴便血切勿拖延,肠坏死进展迅猛,24小时内就医可大幅降低并发症风险。术后遵循医嘱逐步恢复饮食,避免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