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是指胆管排出道的任何一段因胆管腔内病变、管壁自身疾病或管壁外浸润压迫等,导致胆汁排泄不畅甚至完全堵塞的胆管机械性梗阻。
1. 成因
胆道梗阻的主要病因包括:
- 结石:胆道原发性或继发性结石是最常见的原因,如胆总管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
- 炎症:胆道本身或周围炎症,如硬化性胆管炎,可导致胆道狭窄。
- 肿瘤:胆道及胰腺的恶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侵犯或压迫胆道。
- 疤痕:胆道手术或周围病变引起的疤痕性狭窄。
2. 症状
典型表现包括:
- 右上腹疼痛:多为绞痛或持续性疼痛。
- 梗阻性黄疸:皮肤、巩膜黄染,严重者出现皮肤瘙痒。
- 寒战与发热:胆道感染时常见。
- 其他表现:如尿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严重时可伴肝功能异常、肝脓肿等。
3. 诊断
胆道梗阻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核磁共振,同时结合血常规、血胆红素检查等实验室指标。
4. 治疗
治疗的关键是解除胆道梗阻,方法包括:
- 手术治疗:如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支架置入术等。
- 微创治疗: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可采用胆道支架置入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 对症治疗:如抗感染、保肝、利胆等。
总结
胆道梗阻是一种严重的胆道疾病,需及时诊断和治疗。若梗阻未能解除,可能导致胆道感染、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患者应尽早前往普外科或肝胆外科就诊,以获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