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腔狭窄是指食管良性疾病(不含肿瘤)或并发症引起食管腔狭窄。以下是关于食管腔狭窄的一些具体信息:
-
病因:
- 先天性食管狭窄极为罕见,多为一段食管局限性增厚狭窄,或是食管粘膜有环状、瓣状隔膜。
- 后天性食管狭窄常见原因包括食管粘膜上皮因炎症破坏或化学药品腐蚀修复后形成瘢痕性狭窄;食管肿瘤如食管癌不同程度阻塞食管管腔;食管周围组织病变从外部压迫食管所致,如肺及纵隔肿瘤、动脉瘤、甲状腺肿等。
-
损伤性食管狭窄:
- 最常见的原因是吞咽腐蚀剂(强碱或强酸)引起化学性腐蚀伤,愈后形成瘢痕性狭窄。食管异物(假牙、锐骨)或医源性(器械检查或治疗、放射线照射治疗)损伤虽较前者少见,但也时有发生。
-
临床症状:
- 先天性食管狭窄的特征表现是进餐后的食物反流,摄取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时症状更加明显。反流物中主要为唾液和消化不良的乳汁或食物,并无酸味亦不含胆汁。反流食物进入气管,患者可出现呛咳或发绀。
- 后天性食管狭窄的症状与狭窄程度有关,轻度狭窄可能无症状或仅在进食固体食物时有哽噎感;中度狭窄会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进食固体或半固体食物时明显;重度狭窄则表现为持续性吞咽困难,甚至唾液也难以下咽。
-
诊断鉴别:
- 幼儿反复发生食物反流或餐后呛咳,年长儿出现餐后喘息等表现,应高度怀疑本病。X线食管钡餐造影和食管镜检查显示食管狭窄或有膜状蹼等,可明确诊断。
- 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其影像需与贲门失弛症、后天性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鉴别。
-
治疗:
- 对早期轻中度狭窄可行食管扩张术,包括引线经胃造口以塑料扩张探条或金属梭形扩张探条往返式或逆行食管扩张术。扩张术需定期多次进行。近些年来在X线定位下采用气囊扩张术或将记忆合金支架植入扩大狭窄部,主要对节段性或环状狭窄减状效果较好。
- 不能作扩张术的病例,应在改善全身状况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食管狭窄部切除术、食管与胃或结肠旁路吻合术替代食管等。
食管腔狭窄是一种影响食物顺利通过食管的疾病,其病因多样,症状与狭窄程度相关。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则根据病情选择非手术或手术疗法,旨在恢复食管通畅,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