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辞退或开除,影响就业和征信
旷工不干了直接走(即擅自离职)的后果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法律后果
-
劳动合同解除权
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因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如未经批准擅自离职)解除劳动合同。若连续旷工达到单位规定天数(如3天),可能直接触发自动离职条款。
-
赔偿要求权
若旷工导致单位损失(如工作进度延误、客户流失等),单位可要求赔偿直接损失(如订单损失)或间接损失(如招聘、培训费用)。但需注意,单位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损失与旷工行为的因果关系。
二、就业影响
-
黑名单记录
旷工行为可能被纳入企业信用黑名单,未来求职时可能被其他单位查询,影响录用。
-
求职障碍
若单位在招聘时了解旷工史,通常会拒绝再次录取。部分行业(如金融、政府机构)对劳动记录要求严格。
三、其他影响
-
社保与档案问题
未办理离职手续可能导致社保断缴、档案无法转移,影响未来社保待遇和再就业。
-
法律诉讼风险
若单位要求赔偿但无法证明损失,或存在违法解除行为,劳动者可能面临劳动仲裁或诉讼。
四、注意事项
-
自动离职与主动辞职的区别 :自动离职通常指未履行离职手续擅自离开,而主动辞职需提交书面申请。若未经批准擅自离职,可能按自动离职处理。
-
工资结算 :单位应支付实际出勤天数的工资,不得以旷工为由克扣。但可依据规章制度扣除绩效奖金等。
建议旷工前与单位协商解决方案,避免单方面离职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