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通常提示肠道寄生虫感染,尤其是绦虫病(如牛带绦虫、猪带绦虫或微小膜壳绦虫)。 关键症状包括:肛门瘙痒、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症状(如头痛、失眠)或过敏反应(如荨麻疹)。 轻症可能无症状,但严重感染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甚至肠梗阻,需及时确诊和治疗。
- 典型症状:白色节片随粪便排出或自动从肛门爬出是最直观的表现,常伴肛门瘙痒。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位置不固定;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异常(亢进或减退)、恶心、腹泻等。
- 神经与过敏反应:虫体代谢产物可能引发头晕、烦躁、惊厥等神经症状,或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儿童感染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 并发症风险: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贫血(虫体吸血或营养竞争)、肠黏膜损伤(溃疡或炎症),少数情况下引发阑尾炎或肠梗阻。
- 诊断与鉴别:粪便镜检发现虫卵或节片即可确诊,需与其他寄生虫(如蛔虫、钩虫)或非感染性胃肠疾病区分。
提示:避免生食或半生食肉类,注意个人卫生,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做粪便检查。驱虫治疗(如吡喹酮)效果显著,但需遵医嘱完成疗程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