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钠排出量极低需根据病因针对性干预,核心措施包括限制水摄入、科学补钠、利尿剂合理使用及原发病治疗。轻症患者通过调整水盐摄入即可改善,重症需医疗介入以避免神经系统损伤。
-
急性低钠血症的紧急处理:48小时内发生的急性症状(如抽搐、昏迷),需静脉滴注3%氯化钠溶液,配合袢利尿剂加速游离水排泄,目标为每小时血钠升高2 mmol/L。治疗期间需每2~4小时监测电解质及神经功能。
-
慢性低钠血症的长期管理:以限水为主,每日摄入量需低于尿量及不显性失水量总和。若病因可逆(如药物或激素异常),去除病因后低钠可缓解;不可逆病因需长期控制水盐,必要时使用抗利尿激素抑制剂。
-
补钠策略与计算:失钠性低钠需优先补钠,公式为:缺钠量(mmol)=(正常血钠-实测值)×体重×0.6。首日补充总量的1~1/3,避免过快纠正(每小时≤0.5 mmol/L)。等渗盐水为安全选择,葡萄糖输液会加重低钠。
-
稀释性低钠的特殊应对:心肝肾疾病患者常伴水肿,需严格限水限钠(每日氯化钠≤3 g),谨慎使用利尿剂以避免电解质紊乱。
-
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增加钠盐(如淡盐水、含钠食物),避免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导致钠流失。呕吐、腹泻后及时补液补盐,长期禁盐者需逐步恢复钠摄入。
提示:尿钠极低可能提示严重基础疾病(如肾上腺功能异常、心衰),自我调节无效时务必就医。治疗需平衡速度与安全,过快纠正可能引发脑桥脱髓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