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枸橼酸尿是指24小时尿液中枸橼酸排泄量低于320mg的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尿钙结晶抑制能力下降,易引发肾结石(尤其是草酸钙或尿酸结石),并可能伴随腹痛、排尿异常或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
核心症状与危害
患者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但长期低枸橼酸尿会显著增加肾结石风险,表现为腰痛、血尿或反复尿路感染。严重时,合并肾小管酸中毒者可出现乏力、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
常见病因
- 肾小管功能异常:肾小管酸中毒,导致枸橼酸重吸收增加、排泄减少。
- 代谢与饮食因素:高动物蛋白饮食、慢性腹泻综合征或维生素B6缺乏,干扰枸橼酸代谢。
- 药物影响:噻嗪类利尿剂、乙酰唑胺等可能诱发低钾血症或酸中毒,间接降低橼酸。
-
诊断与日常管理
需通过24小时尿枸橼酸定量测定确诊,结合血钙、肾功能等检查。日常建议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补充天然枸橼酸),限制高钠高蛋白饮食,并遵医嘱补充枸橼酸钾制剂以碱化尿液。
提示:若存在不明原因结石或反复泌尿系统症状,建议及时筛查尿枸橼酸水平,早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