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枸橼酸尿是指尿液中的枸橼酸含量低于正常水平(通常定义为24小时排泄量<320mg),它是尿路结石(尤其是含钙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主要与肾小管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高蛋白饮食等因素相关,可通过补充枸橼酸钾或调整饮食改善。
1核心机制:枸橼酸能与尿钙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抑制钙盐结晶。当尿中枸橼酸不足时,钙离子易与草酸或磷酸结合形成结石。
2. 常见病因:包括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导致尿液碱化及枸橼酸重吸收增加)、慢性腹泻(肠道碱丢失)、噻嗪类利尿剂(引发低血钾性酸中毒)、高动物蛋白饮食(增加酸负荷)等。
3. 诊断标准:通过24小时尿枸橼酸定量检测,若排泄量<320mg即可确诊,重度低枸橼酸尿者排泄量甚至<100mg/24h。
4. 治疗方法**:
- 药物:枸橼酸钾是首选,既能纠正酸中毒,又能直接补充枸橼酸,且对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安全。
- 饮食:增加柑橘类水果(如柠檬、橙子)和蔬菜摄入,减少高盐、高蛋白食物。
- 关联疾病:低枸橼酸尿常与肾结石(草酸钙或磷酸钙型)、痛风、慢性肾病共存,需综合管理代谢异常。
若存在反复结石发作或不明原因腰痛,建议及时检查尿枸橼酸水平并针对性干预,避免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