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冬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为减少能量消耗而主动降低收缩功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属于可逆性功能障碍。其核心特点是慢性缺血但细胞存活,血运恢复后功能可能完全或部分恢复,但长期缺血未干预会导致心肌坏死。
-
发生机制
心肌冬眠是心脏对慢性缺血的适应性反应。当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血流持续减少时,心肌通过下调收缩功能和代谢需求来维持存活,类似动物冬眠的“节能模式”。这一过程涉及能量代谢调整、基因表达改变及钙信号调控等复杂机制。 -
临床表现
症状与缺血范围相关,轻者可能无症状,重者表现为心绞痛、呼吸困难或心力衰竭。关键诊断难点在于区分冬眠心肌与坏死心肌,直接影响治疗选择。 -
检测方法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代谢显像是诊断“金标准”,通过对比血流与代谢活性判断心肌存活状态。其他手段包括心脏核磁、负荷超声心动图等,需结合临床评估。 -
治疗与预后
血运重建(如支架或搭桥手术)是恢复功能的关键,辅以药物改善供血。早期干预可显著提升恢复概率,延误治疗则可能进展为不可逆损伤。
提示:冠心病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心功能下降,应排查冬眠心肌,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