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冬眠是指因长期慢性缺血导致心肌收缩功能暂时性减退,但细胞仍存活的状态,核心特点是“血流恢复后可逆性功能改善”。其典型症状包括运动后胸闷胸痛、持续性疲劳及左心室功能异常,但无明显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主要症状表现:
- 劳力性心绞痛
轻微活动即出现胸骨后压榨感,休息数分钟缓解,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匹配。 - 慢性疲劳与气短
日常活动易感疲倦,伴平躺时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见)。 - 无症状性心功能下降
超声显示局部室壁运动减弱,但患者可能无急性胸痛史,易被误诊为心力衰竭。
与其他心肌缺血的差异:
- 不同于心肌梗死:无肌钙蛋白显著升高或心电图病理性Q波。
- 区别于顿抑心肌:冬眠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更长(通常>3个月),需血运重建才能恢复。
提示性体征:
• 长期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左心室扩大
•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突发运动耐量下降
• 硝酸酯类药物缓解效果逐渐减弱
早期识别心肌冬眠对预后至关重要,血运重建后约60%-80%患者心功能可在3-6个月内逐步恢复。若高危人群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通过心肌存活检测(如PET-CT或心脏MRI)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