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失代偿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核心包括控制诱因、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及防治并发症,严重时需手术或器械干预。
-
控制诱因:感染、心律失常、贫血等是常见诱因,需针对性治疗。例如,抗生素控制感染,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纠正心律问题,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贫血以减轻心脏负担。
-
改善心功能:
- 药物:洋地黄类增强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减轻前后负荷;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类药物延缓心肌重构。
- 器械辅助:重症患者可短期使用多巴胺、米力农等正性肌力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非药物支持。
-
减轻心脏负荷:
- 限盐利尿:低盐饮食联合利尿剂(如呋塞米)减少水钠潴留。
- 体位与休息:半卧位或端坐位降低静脉回流,避免剧烈活动。
-
防治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如翻身拍背)、血栓栓塞(抗凝药物),监测电解质平衡。
-
手术与器械治疗:
- 终末期干预:心脏移植、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用于药物无效者。
- 病因手术:如瓣膜修复/置换、冠脉搭桥术(CABG)等针对原发病。
总结:治疗需个体化,结合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复查。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并避免诱因。